科技引领打造勘察设计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勘察设计行业作为社会服务业,伴随着我国高速的城镇化建设而得到长足发展,其发展态势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受国家基本建设政策影响较大,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更需要把握新机遇、直面新挑战,向高质量方向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勘察设计行业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要素、新动能打造产业新优势。
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勘察设计想要直面挑战并破解难题,要从科技引领、高端要素集成、数字驱动产业升级,带动建筑业全要素效率提升,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
科技引领,围绕产业链构建科技应用集成体系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勘察设计行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文化驱动,文化、人才、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成为新的决定性要素。需要遵循“创新第一动力”的空间规定性,提升科技创新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
当前,要通过应用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勘察设计效率和质量。积极运用绿色低碳科技、绿色材料科技、数字科技、绿色新能源科技等,打造“1+N”科技创新赋能体系。
“1”,科技创新中心。构建数实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技术应用,拓展科技应用场景,整合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利用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验检测机构等科技资源,共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以工程研究中心为载体,整合各类科技成果、专家智库、生态伙伴资源等,为政府、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包括科技成果研发,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与检测,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以及相应资源导入,从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N”,围绕绿色建筑、完整社区、区域能源、生态环境治理、市场环卫等细分产业/赛道,聚焦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基础设施新材料、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检验检测技术等进行突破。以设计为引领,促进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技术集成应用,构建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集成体系,实现科技创新系统赋能能力提升。
围绕创新赛道的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构建工程技术科技集成体系。推进资源要素集聚,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梳理建筑工程科技谱系,构建核心技术、专用技术、通用技术相互整合的技术体系,构建上、中、下游研发主体协同合作的技术创新生态。
二、
高端要素集成,线上线下资源深度整合与全面协同
围绕勘察设计行业,导入创意设计、数智技术、科技创新、溯源认证、职业教育、供应链金融的高端要素。建设勘察设计AI大模型,围绕市政、建筑、能源工程、生态工程等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标准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库”、细分专家知识域,推动勘察设计的产品AI重构,如AI智能设计、AI工艺设计、AI绿色采购、AI教育等软件包。
构建贯穿于设计创新活动全流程的“设计输入–设计分析–设计输出–设计执行”创新设计程序,构建“设计战略定位–用户需求分析–设计灵感采集–设计方案生成与评估–商业模式设计”创新设计方法体系,构建设计与设计师、甲方、施工企业、供应商等基于可视化平台的沟通体系,规避各专业冲突,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造价。通过平台“内嵌”的各种标准化管理体系、工艺库、构件库、模型库、标准库、项目管理等知识库,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勘察设计中小企业、设计师创客提高设计效能。项目一旦投标,就可为设计师提供最好的图库、工艺以及最好的设计效果、最完善的设计。同时,数字设计和智能建造、集采平台和供应链平台全面对接整合,实现最佳的方案、最优的报价、最好的材料,最终实现“好项目、好材料、好设计,好价格、好质量”。
通过高端要素集聚,构建线上的数字设计平台,形成面向行业的资源组织与配置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配置,重构价值链,使设计具备产业链的整合性和带动性,具有“链主”价值,对整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中的大部分资源配置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成为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动力之一。
三、
数字驱动产业升级,重构勘察设计产业新生态
数字化转型强调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赋能工程设计行业及企业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模式,重塑管理流程,持续完善企业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与功能的无缝集成,逐步实现工程设计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围绕勘察设计行业头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设计平台,构建产业生态,实现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和产业互联互通。同时,建筑设计企业要基于企业自身业务模式和产业链条,构建全过程设计生产的智能化管控平台。
另一方面,对于众多勘察设计行业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缺乏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财力和物力,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搭建公共赋能平台,提供生产协同、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人才共享、财务共享、合约法务、供应链金融、技术集成等综合服务,帮助生态链企业专心做好产品与服务,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商业生态重构和利益重新分配。
BIM技术应用。提升BIM设计软件性能,重点突破三维图形平台、建模软件、数据管理平台;加强设计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数字赋能,完善BIM正向设计,强化协同设计,推动AI识图、智能设计研究,探索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大型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城市更新、公共建筑等方面,推进工程项目设计方案BIM交付,完善工程项目设计及竣工成果数字化交付体系。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设计,建设资源配置合理、专业分工明确、数据交互共享、成果系统集成的网络化设计环境,积极探索跨组织、跨地域勘察设计协同工作新模式。鼓励勘察设计企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收集设计方案、标准规范、设计图集等知识资源。积极推广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勘察设计智能化,不断提升勘察设计质量和效率。
设计协同。以BIM、VR、移动通讯等技术为手段,集成专业设计信息,深化设计信息、施工建造信息、运维信息的虚拟化模型作为统一载体,实现单个专业内、多个专业间以及多参与方的异地协同设计与互动,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建造和运维模拟运行,形成工程勘察设计产品物理参数模型、项目管理过程模型、虚拟施工模型、虚拟运维模型等的“全过程数字化样品”模拟。提前预见并解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维中出现的问题,以很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实现全过程PDCA的虚拟执行和优化调整,将后期生产、施工、运维产生的风险与问题前置。通过“一键导出”数字化图纸、建材信息、虚拟施工模型、工序模型和项目横道图,通过工程勘察设计互联网平台和工程物联网系统,建立起工程项目全参与方的泛在连接。各方通过可视化的模型协作协同完成建筑工程的采购、施工、运维,更高效地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
“设计+生产”协同。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EPC项目的设计、采购、造价、施工的相关参与方实时在线协同,使业主、建设方、施工企业、工程咨询方在一个协同平台及时交流和协调,实现“设计造价一体化、设计采购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精准控制项目成本,实现勘察设计行业的全过程、全参与、全专业的协同。
四、
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设计引领构建行业新质生产力
通过“平台+生态”的模式,以设计引领,实现设计+产业、全过程和全参与方等全要素集成。以设计+一体化、协同化系统集成,整合建设方、施工企业、材料商、运维商等上下游产业生态,实现设计育成到工程建设育成,改变生产模式,重构生产关系,促进商业模式变革,并参与到产业发展、产业规划等为供给侧改革服务的环节中,构建“平台+产业”新生态。
▌1. 以“设计+”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
建立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联动。鼓励引导勘察、设计企业积极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并与产业投资、投资金融等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城市系统设计咨询服务,为城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城市咨询,包括顶层设计,战略、产业、空间+X的系统规划,建设项目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运营服务以及建成之后的产业运营、物业服务等。
二是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设计咨询,包括前期的项目决策、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项目立项、项目审批等,开发建设期即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内容以及建成后运营期的运营服务、招商引资、产业运营、物业管理等。
三是工程系统咨询服务,包括从项目立项、可研、决策到项目建设过程的咨询、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服务、物业服务等。构建“1+3+X”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体系,其中,“1”为全生命周期咨询管理服务;“3”是投资决策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运维阶段;“X”是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工程勘察设计咨询、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咨询、运营管理咨询和社区管理咨询等。
▌2. 促进设计+产业融合发展
设计企业要发挥设计在智慧制造、智能建造上的新优势,提升我国基础设施水平、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工程勘察设计和工业设计跨界联动,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
以设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纽带,围绕创意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绿色设计五大关键领域,通过数实融合,为实体经济服务,聚焦产业科技新趋势;将设计始终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并将科技要素与地方特色资源紧密结合,重组生产要素、重构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形成区域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结算经济等,最终推动区域发展、产业提升、企业转型、产品升级。
▌3. 推进设计+工程总承包模式
发挥以“设计+”主导的工程总承包示范项目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设计企业承接技术复杂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以及以工艺为主导的工业工程总承包项目,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精细度和施工便利性。
引导有条件的设计企业建立与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和组织实施方式,培育工程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与国际化生产组织方式接轨。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4. 设计+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创新
系统整合项目参与各方资源,创造工程领域价值链供应体系,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市政运维,按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提供从策划、咨询、规划、设计、招标代理、勘察、采购、装修、施工、机电安装、项目管理、代建服务、建成运营等全过程或阶段性服务。发挥城市发展研究、产业投资运营、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承包等方面的全纵向一体化优势,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落单能力和经营价值,提供专业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探索创新投建营一体化等模式。
总之,勘察设计企业要通过科技引领、高端要素集成、数字驱动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要素、新动能打造勘察设计新优势,带动建筑业全要素效率提升,构建勘察设计新质生产力,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勘察设计杂志》公众号
勘察设计行业作为社会服务业,伴随着我国高速的城镇化建设而得到长足发展,其发展态势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受国家基本建设政策影响较大,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更需要把握新机遇、直面新挑战,向高质量方向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勘察设计行业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要素、新动能打造产业新优势。
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勘察设计想要直面挑战并破解难题,要从科技引领、高端要素集成、数字驱动产业升级,带动建筑业全要素效率提升,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
科技引领,围绕产业链构建科技应用集成体系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勘察设计行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文化驱动,文化、人才、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成为新的决定性要素。需要遵循“创新第一动力”的空间规定性,提升科技创新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
当前,要通过应用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勘察设计效率和质量。积极运用绿色低碳科技、绿色材料科技、数字科技、绿色新能源科技等,打造“1+N”科技创新赋能体系。
“1”,科技创新中心。构建数实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技术应用,拓展科技应用场景,整合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利用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验检测机构等科技资源,共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以工程研究中心为载体,整合各类科技成果、专家智库、生态伙伴资源等,为政府、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包括科技成果研发,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与检测,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以及相应资源导入,从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N”,围绕绿色建筑、完整社区、区域能源、生态环境治理、市场环卫等细分产业/赛道,聚焦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基础设施新材料、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检验检测技术等进行突破。以设计为引领,促进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技术集成应用,构建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集成体系,实现科技创新系统赋能能力提升。
围绕创新赛道的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构建工程技术科技集成体系。推进资源要素集聚,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梳理建筑工程科技谱系,构建核心技术、专用技术、通用技术相互整合的技术体系,构建上、中、下游研发主体协同合作的技术创新生态。
二、
高端要素集成,线上线下资源深度整合与全面协同
围绕勘察设计行业,导入创意设计、数智技术、科技创新、溯源认证、职业教育、供应链金融的高端要素。建设勘察设计AI大模型,围绕市政、建筑、能源工程、生态工程等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标准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库”、细分专家知识域,推动勘察设计的产品AI重构,如AI智能设计、AI工艺设计、AI绿色采购、AI教育等软件包。
构建贯穿于设计创新活动全流程的“设计输入–设计分析–设计输出–设计执行”创新设计程序,构建“设计战略定位–用户需求分析–设计灵感采集–设计方案生成与评估–商业模式设计”创新设计方法体系,构建设计与设计师、甲方、施工企业、供应商等基于可视化平台的沟通体系,规避各专业冲突,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造价。通过平台“内嵌”的各种标准化管理体系、工艺库、构件库、模型库、标准库、项目管理等知识库,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勘察设计中小企业、设计师创客提高设计效能。项目一旦投标,就可为设计师提供最好的图库、工艺以及最好的设计效果、最完善的设计。同时,数字设计和智能建造、集采平台和供应链平台全面对接整合,实现最佳的方案、最优的报价、最好的材料,最终实现“好项目、好材料、好设计,好价格、好质量”。
通过高端要素集聚,构建线上的数字设计平台,形成面向行业的资源组织与配置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配置,重构价值链,使设计具备产业链的整合性和带动性,具有“链主”价值,对整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中的大部分资源配置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成为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动力之一。
三、
数字驱动产业升级,重构勘察设计产业新生态
数字化转型强调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赋能工程设计行业及企业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模式,重塑管理流程,持续完善企业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与功能的无缝集成,逐步实现工程设计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围绕勘察设计行业头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设计平台,构建产业生态,实现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和产业互联互通。同时,建筑设计企业要基于企业自身业务模式和产业链条,构建全过程设计生产的智能化管控平台。
另一方面,对于众多勘察设计行业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缺乏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财力和物力,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搭建公共赋能平台,提供生产协同、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人才共享、财务共享、合约法务、供应链金融、技术集成等综合服务,帮助生态链企业专心做好产品与服务,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商业生态重构和利益重新分配。
BIM技术应用。提升BIM设计软件性能,重点突破三维图形平台、建模软件、数据管理平台;加强设计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数字赋能,完善BIM正向设计,强化协同设计,推动AI识图、智能设计研究,探索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大型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城市更新、公共建筑等方面,推进工程项目设计方案BIM交付,完善工程项目设计及竣工成果数字化交付体系。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设计,建设资源配置合理、专业分工明确、数据交互共享、成果系统集成的网络化设计环境,积极探索跨组织、跨地域勘察设计协同工作新模式。鼓励勘察设计企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收集设计方案、标准规范、设计图集等知识资源。积极推广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勘察设计智能化,不断提升勘察设计质量和效率。
设计协同。以BIM、VR、移动通讯等技术为手段,集成专业设计信息,深化设计信息、施工建造信息、运维信息的虚拟化模型作为统一载体,实现单个专业内、多个专业间以及多参与方的异地协同设计与互动,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建造和运维模拟运行,形成工程勘察设计产品物理参数模型、项目管理过程模型、虚拟施工模型、虚拟运维模型等的“全过程数字化样品”模拟。提前预见并解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维中出现的问题,以很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实现全过程PDCA的虚拟执行和优化调整,将后期生产、施工、运维产生的风险与问题前置。通过“一键导出”数字化图纸、建材信息、虚拟施工模型、工序模型和项目横道图,通过工程勘察设计互联网平台和工程物联网系统,建立起工程项目全参与方的泛在连接。各方通过可视化的模型协作协同完成建筑工程的采购、施工、运维,更高效地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
“设计+生产”协同。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EPC项目的设计、采购、造价、施工的相关参与方实时在线协同,使业主、建设方、施工企业、工程咨询方在一个协同平台及时交流和协调,实现“设计造价一体化、设计采购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精准控制项目成本,实现勘察设计行业的全过程、全参与、全专业的协同。
四、
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设计引领构建行业新质生产力
通过“平台+生态”的模式,以设计引领,实现设计+产业、全过程和全参与方等全要素集成。以设计+一体化、协同化系统集成,整合建设方、施工企业、材料商、运维商等上下游产业生态,实现设计育成到工程建设育成,改变生产模式,重构生产关系,促进商业模式变革,并参与到产业发展、产业规划等为供给侧改革服务的环节中,构建“平台+产业”新生态。
▌1. 以“设计+”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
建立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联动。鼓励引导勘察、设计企业积极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并与产业投资、投资金融等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城市系统设计咨询服务,为城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城市咨询,包括顶层设计,战略、产业、空间+X的系统规划,建设项目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运营服务以及建成之后的产业运营、物业服务等。
二是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设计咨询,包括前期的项目决策、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项目立项、项目审批等,开发建设期即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内容以及建成后运营期的运营服务、招商引资、产业运营、物业管理等。
三是工程系统咨询服务,包括从项目立项、可研、决策到项目建设过程的咨询、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服务、物业服务等。构建“1+3+X”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体系,其中,“1”为全生命周期咨询管理服务;“3”是投资决策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运维阶段;“X”是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工程勘察设计咨询、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咨询、运营管理咨询和社区管理咨询等。
▌2. 促进设计+产业融合发展
设计企业要发挥设计在智慧制造、智能建造上的新优势,提升我国基础设施水平、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工程勘察设计和工业设计跨界联动,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
以设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纽带,围绕创意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绿色设计五大关键领域,通过数实融合,为实体经济服务,聚焦产业科技新趋势;将设计始终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并将科技要素与地方特色资源紧密结合,重组生产要素、重构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形成区域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结算经济等,最终推动区域发展、产业提升、企业转型、产品升级。
▌3. 推进设计+工程总承包模式
发挥以“设计+”主导的工程总承包示范项目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设计企业承接技术复杂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以及以工艺为主导的工业工程总承包项目,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精细度和施工便利性。
引导有条件的设计企业建立与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和组织实施方式,培育工程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与国际化生产组织方式接轨。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4. 设计+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创新
系统整合项目参与各方资源,创造工程领域价值链供应体系,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市政运维,按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提供从策划、咨询、规划、设计、招标代理、勘察、采购、装修、施工、机电安装、项目管理、代建服务、建成运营等全过程或阶段性服务。发挥城市发展研究、产业投资运营、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承包等方面的全纵向一体化优势,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落单能力和经营价值,提供专业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探索创新投建营一体化等模式。
总之,勘察设计企业要通过科技引领、高端要素集成、数字驱动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要素、新动能打造勘察设计新优势,带动建筑业全要素效率提升,构建勘察设计新质生产力,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勘察设计杂志》公众号